一、举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
1、召开了五届“年文化”研讨会,专家学者以及牡丹江地方的市、县领导宣读了论文和发言;会议对地方政府如何引导传统文化方向、对人民群众应该怎么样过好自己的节日,学者应该怎么样提倡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都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召开了三届清明节文化研讨会。
2、在2010年的清明前夕,召开了牡丹江第二届清明节文化研讨会;会议就清明节的来历,清明节的意义和文化精神,都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会议还邀请了北京大学著名学者段宝林先生在牡丹江师范学院的文化大讲堂进行了专门的学术讲座;学会与和牡丹江地方政府一起,
3、在2010年的5月召开了清朝末年来东北督边的朝廷大员吴大澂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一大批北京、辽宁、吉林以及黑龙江社科院、黑龙江大学、哈师大的清史专家和地方文化专家,对清朝东北的边疆文化、对吴大澂来牡丹江巡边的意义与成果进行了有意义的学术交流;学会与牡丹江海林市政府共同组织召开了牡丹江海林市首届“宁古塔流人文化研讨会”,牡丹江地域文化学会的专家学者十八人参加了会议,并且在会上作了论文的发言,对如何弘扬流人文化精神,不好流人文化遗迹,开发利用流人文化资源都进行了很好的讨论,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展示牡丹江文化形象。
4、在2010年的9月,牡丹江地域文化学会的专家出席了吉林省召开的《满族萨满文化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关于牡丹江杨氏家族的萨满家祭的探讨》的论文发言,受到与会学者们的好评;
5、2011年1月22日份学会在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召开了牡丹江第一届地域文化研讨会,来自宁安、海林、穆棱、鸡西等地方文化专家和学者们针对牡丹江的地域文化的研究方向及定位展开了充分和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打造牡丹江文化名城充满了信心;
6、牡丹江地域文化学会2010年12月21日组织会员,在宁安海浪乡参与了富察家的萨满家祭;2011年11月12号观摩了宁安依兰岗关姓家族的。与参与北京学者、省内很多高校的研究学者们共同见证了满族文化的活化石;2011年5月初我们与牡丹江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一起举办了《北京话探源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和牡丹江师范学校及牡丹江大学的学者们研讨了“北京话与宁古塔文化之间的渊源”。
7、2011年5月31日,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学会又策划了牡丹江“红罗女文化研究会”,这是市委今年为打造文化名城的战策之一,也是省书博会的一项主要内容。会上由牡丹江市两所高校的专家学者畅谈了打造文化名城的的一些初步构想;
8、2011年8月31日组织部分会员参加了宁安市大伊兰村老富家的“神榆园”开园典礼仪式。此园的建立与落成,是我们学会与满族家族共同的心血,也是文化研究与实践活动的最有机的结合,在开园典礼仪式过程中,学者共同商讨如果进一步加强联系,做好文化开发工作;
9、2011年9月,我们学会受牡丹江镜泊湖管委会之托,承担了“镜泊湖历史民俗文化风情园”的策划工作,此项工程投资5000万,工程两年,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方案,正在进一步的策划之中。
二、著述办刊物传播地方文化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在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大好形势下,积极组织社会调查和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先后出版了宋德胤先生主编的《边疆文化思辨录》、《地域文化与作家》、《牡丹江民间故事》、王玉玺著的《东北地方民俗》、孟昭发著的《宁古塔满菜》、于春英著的《黑龙江农业的变迁》、杜建平著的《牡丹江五十四怪》黄德烈著《牡丹江地域文化研究论文集》等系列研究丛书以及刘伟波先生主编的宣传牡丹江的大型文图集《牡丹江风情》。
2、在地方企业家的支持下,经过省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全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先生题词,组织出版了地域文化杂志《海东青》,先已经出版了两年共八期,刊载了牡丹江以及全国地域文化与历史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文章,并且对全国相关的学者、专家传递和赠阅,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3、在牡丹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中,地域文化学会的专家学者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学会的宋德胤先生、谢景田先生都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学会的学者们也积极收集整理和研究牡丹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就牡丹江宁安市《关氏家族满族萨满祭祀》的文章就先后在刊物上发表了五篇。
三、学会为推动地方经济、文化作出贡献
1、牡丹江地域文化学会的学者积极参加了牡丹江社科联组织的、围绕纪念建国60周年开展的我爱家乡,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讨论,地域文化学会的专家在会上作了又意义的发言,并且写有文章刊载在《牡丹江社会科学》杂志和牡丹江牡丹江日报上。
2、经常组织学会成员参与牡丹江的各种文化活动,如组织人员听取了著名学者阎崇年先生在牡丹江的大型文化讲座,倡导学会成员 进行了书法、绘画的赈灾义卖捐献活动两次,参与社会各界的书法、绘画、征文比赛,同时我们的学会成员还经常受到组织部、人事局等多家部门的特邀作为专家学者为干部公选、公务员考试、及各类单位招聘进行出题阅卷、评委、教官等工作。
3、学会成员共写有为牡丹江的建设和我文化发展的提案多件。如写有《关于制定市政府决策听证制度的提案》、《关于建设牡丹江历史文化长廊的提案》、《关于重视城市文化建设的提案》、《把牡丹江地域的满族文化形成新旅游模式的建议》等。这些提案都在政协会议引起了高度的重视,现在我们看到的江边的带状公园的改造就是采用了我们提案的成果。
4、积极参与牡丹江的文化资源考察活动并写有《 关于牡丹江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关于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升牡丹江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在统战部组织的民革、民进、民盟三家党派联合组成的调研考察中,我们撰写的《发挥冰雪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牡丹江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受到市委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统战部的年度调研报告的一等奖。
学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在对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研究、普及和对文化资源保护性的开发利用方面,作出了地方政府和文化界都予以肯定的成绩。因此,牡丹江地域文化研究学会2010年在黑龙江省第一届社科学联系统的学术团体的评比中获得“特色社团”的称号,同时也获牡丹江社会科学联合会的2010年的“先进学术团队”的称号。黄德烈会长、尤杨秘书长获牡丹江市社科联系统的先进工作者的称号,并被聘省社科联的特邀研究员。牡丹江大学获得优秀主办单位的称号,
四、今后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继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牡丹江市政府对文化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重视,因此我们学会在总结的同时也对以后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规划。
1、继续宏扬牡丹江优秀的传统文化
先进文化又具有传承性,先进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现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发展先进文化,不是对已有文化的全盘否定,而是结合时代特征,对人类已有文化进行继承、发展和完善。先进的文化应该具有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功能和作用。
牡丹江地域文化研究会要继续坚持对牡丹江地域的几千年历史进行梳理,精华的部分精编出来,把牡丹江历史上一些的文化精神总结出来,这样有利于牡丹江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激励今天的建设者。例如:牡丹江历史上渤海时期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精神;英勇捍卫祖国边疆的抗俄精神;敢于打响第一枪的抗日精神;开发边疆的北大荒精神;文化大迁移的闯关东精神;海纳百川的民族融合精神等。
2、要把目光投向大众文化
在这方面我们的研究还着力较少,比如电视文化、广场文化、公园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等。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作出文章,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形成共识。
3、要重视传媒文化
传媒文化由传统的口信、书信、帖子到塘报、传单、到书报杂志用了上千年到电视、只几十年。有专家说传媒文化的产生是上世纪的奇迹,是本世纪的亮点。是学术界传递思想的主要渠道;是公众了解社会、传递呼声的主要途径;在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前提下,时代的传媒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专家学者应该把研究和利用的目光重点放在传媒文化上,我认为是十分主要的。
4、要重视专题的文化研究
(1)是一些历史文化方面,学者觉得研究的比较明晰的文化,在过去时间紧,条件差的情况下,为了完整和自圆其说,有的方面难免有主观臆想的部分。比如,牡丹江流域史,比较明晰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但是,这些族属在演变的过程中有更多值得推究的地方,他们究竟是一个直系延续下来,还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融合其他民族,如果有融合的过程,那么是什么样的状态下融合,是主动融合还是被动融合等,还没有细研究。
据我所知已经有学者(如宋德胤先生、刁丽伟教授、高新光先生、汪军先生、周振平先生、刘国林先生、李耀宗先生)在进行资料收集以及实地考察和田间作业。还期待于更多的成果出现和公布。
(2)是满族文化中的萨满文化,在以往,牡丹江的学者对满族的历史文化着力较多,但是对萨满文化的研究也仅限于观摩,更多的资料、整理也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也还谈不上保护性的研究和有效性的开发利用。
(3)牡丹江是作为渤海都城、作为宁古塔行政中心、作为满族文化的发祥地,牡丹江地区历史上与周边地区、周边民族、周边国家交往的意义问题都应该加强研究,如与鲜卑、高句丽、契丹等族属的交往、融合状况要研究;与俄罗斯、朝鲜、日本以及东亚其他的原住民族的关系都应该深入研究,形成看法和观点,值得总结的要集中专家的意见,形成结论。
5、要重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繁荣的研究。
首先是那些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如牡丹江的城市形象建设;在城市园林艺术展示和文化雕塑方面要都为有关建设部门提建议,建言献策,要把牡丹江地域文化中的亮点展示出来;其次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性的研究;如萨满文化,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则要和文化产业联系。
其次把牡丹江的历史中优秀的题材整理出来,作为基本素材将其演绎成电视、电影;第三把民俗文化整合到旅游产业,转变为旅游产品;
再次就是要加强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林宽海市长在8月28日的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会上也强调了牡丹江作为东北亚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地域文化研讨会可以发起中日俄朝鲜、韩国共同的文化研讨,尤其是历史上与这些国家有文化交往和历史渊源的问题,多对其传播和宣扬牡丹江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对这些国家的友谊等等。
学 会 邮 箱: 8107022@163.com
学会办公室电话: 0453---6586196
学会秘书长电话:1394538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