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院校教学一线辛勤耕耘的老师——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大学信电学院教师谢凤静 辛勤耕耘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讲台,默默守护着高职院校的学生们,以爱唤爱,以情换情,给学生以知识、智慧和人生启迪……她用点滴平凡故事,书写着教育者的“不平凡”。 —— 题记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江大学,师生们对谢凤静的感人故事都会赞不绝口。 谢凤静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教授,现任计算机专业教师。二十五载从教路,谢凤静凭着一腔对教育事业的热诚,挚爱着教育事业,用爱滋养着每一个来牡丹江大学就读的高职学生,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等殊荣。 这一张张荣誉证书,不仅见证了她春夏秋冬的辛勤耕耘,也为她在高职教育领域赢得了远比金杯、银杯更珍贵的口碑。 爱是最好的教育 1997年9月,谢凤静初次接触高职教育。耿振华老师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教学中细心关注每一位学生,深受家长、同事的赞誉。他尊重孩子们的个性,是一位有爱心的、智慧的教师,更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著名哲学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好的教育。” 只要能对学生充满爱心、对教师职业充满敬意,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创造,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对学生有益、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明智的、学生爱戴的人”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迁,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已成为高等教育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以矛盾体的视角分析探讨了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的特点。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措施,从基本理念、基本原则、途径及方法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具体的对策。通过学生、教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匠心成就高职教育之梦 当前,随着我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职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今年4月12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这不仅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明确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 牡丹江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担负着全州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现开设高职学历教育10个专业部23个专业,传统专业有护理、畜牧兽医,特色专业有民间传统工艺、民族服装与服饰,基础专业有汽修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等,是针对社会需要的急需特色专业。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为全省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黑龙江省职校力量。 牡丹江大学立足东北地区,艰苦奋斗,坚定不移走特色强校之路,大力弘扬“立大志报效祖国,学技能服务家乡”的办学精神。近年来,牡丹江大学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立德树人、德技兼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办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牡丹江大学在黑龙江省大地上服务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办好高职教学,筹建高职院校,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建在家门口,让更多子女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 职业教育,已实现历史性跨越。牡丹江大学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以异地办班为依托,开阔技能人才就业渠道;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职业教育,特色就是旗帜。牡丹江大学以专业发展为抓手,脚踏实地修炼内功,提升技能塑造,完善特色专业的经费投入体制,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建设,成就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展望未来,高职教育必将大有可为,立志在黑龙江省洒满科学的种子,以新气象迈进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