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28日,我校举办“全员育人 同向同行”专题活动。此次专题活动包括课程观摩、专题座谈和专题培训三个部分。
27日下午,在3号楼慕课教室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现场教学,由社会科学部孙尚南老师讲授题为“匠心筑梦——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观摩课。牡丹江大学副校长张志凌、同济大学李占才教授、社科部思政课教师、各学院院长或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代表及教务处全体人员共40人进行了观摩。社会科学部主任王虹主持观摩课。

孙尚南老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高职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导入主题,并指出培育和弘扬的“工匠精神”是职业人最核心的灵魂要素。课堂问答互动环节,同学们表现得积极踊跃。在观看《大国》这部纪录片后,大家畅谈了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表达了对工匠的崇敬及热爱之情。孙老师由此引申了工匠精神丰富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嘉宾访谈环节,土木工程学院薛彦宁老师现场接受访谈。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就本专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工匠精神以及在学习中如何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薛老师进行了耐心解答和巧妙点拨。随后,部分学生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最后,孙尚南老师进行了总结。“工匠精神”是职业人最核心的灵魂要素。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打造敬业的精神、精益的品质、专注的态度、创新的思维。同时他希望同学们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做最好的自己;将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做最好的工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同心共筑中国梦!
课后,李占才教授与学生进行热烈互动。

课程观摩后,观摩人员来到主楼702会议室进行“在创新中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专题座谈。副校长张志凌主持座谈会。

座谈中,王虹主任介绍社科部思政教学历程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座谈人员纷纷结合自身专业、课程教学对观摩课进行点评,同时畅谈了对全员育人、课程思政的理解、体会和困惑。

李占才教授在课程点评时表示,此次观摩思政课程能够体现课程思政的理念,同时强调思政课与专业的融合是本次观摩课的亮点。并讲述了自己对此次观摩课程的理解、设计与如何进行逻辑性导课,供大家借鉴。他鼓励我校进行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通过此次座谈,使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如何在创新中开展思政课建设及课程思政的深远意义。


28日下午,名师名家进校园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在我校会艺厅举行。同济大学李占才教授应邀做讲座。我校9院、2部、2中心的全体教师、教辅部门全体成员及行政部门所有兼课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会。我校还特别邀请了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海林市职业教育中心等五所院校共66人前来共同学习交流。副校长张志凌主持会议。

会上,李占才教授围绕“全员育人 同向同行——关于课程思政的思考”这个主题从何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一般状况估计、专业课如何融入思政课、课程思政的几种类型、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五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如何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进行了精彩的经验分享,从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了解学生,坚持因材施教、要保持阳光心态、要确立“事事可教育”的大教育观、要确立“时时有教育”的大时间观等10个方面结合自身从教几十年经验与体会,让广大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什么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课程教书育人。

最后,副校长张志凌进行总结。强调指出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所有的课程都是一门思想政治课。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中,关键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同时希望每位一线教师都能够钻研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并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对如何教书育人有深入的思考。张校长将“四有标准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六要”送给大家,即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走进课程的我们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校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师重德为师、爱岗敬业,依法治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供稿部门:教务处
编辑上传:宣传部
|